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汇贤图治 绿境文心

两办发文: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发布日期:2019-06-28      点击次数:641

    6月26日,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已于近日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标志着中国自然保护地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人指出,此次出台《意见》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具体举措,是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根本遵循和指引,有利于系统保护国家生态重要区域和典型自然生态空间,全面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地质地貌景观多样性,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完整保护,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生态根基。


    《意见》指明了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出三个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构建统一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制;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到2035年,自然保护地规模和管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建成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18%以上。


    根据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高低,《意见》将中国自然保护地依次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三大类。其中,国家公园是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的区域,是中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保护范围大,生态过程完整,具有全球价值、国家象征,国民认同度高。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的区域;自然公园是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具有生态、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可持续利用的区域,包括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自然公园。


    经济观察网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当前中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超过1.18万个,保护面积覆盖全国陆域面积的18%、领海的4.6%。自然保护地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长期以来存在的顶层设计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畅、产权责任不清晰等问题,与新时代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此外,经济观察网记者注意到,《意见》中明确要求创新自然保护地管理机制体制。改革以部门设置、以资源分类、以行政区划分设的旧体制,建立自然保护地统一设置、分级管理、分区管控新体制。一个自然保护地由一个部门,一个管理机构实行全过程统一管理。各地区各部门不得自行设立新的自然保护地类型。


    自然保护地管理模式有三种:中央直接管理、中央地方共同管理和地方管理。两级设立,中央直接管理和中央地方共同管理的自然保护地由国家批准设立,地方管理的自然保护地由省级政府批准设立,管理主体由省级政府确定。分区管控,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内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核心保护区内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一般控制区内限制人为活动。自然公园原则上按一般控制区管理。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表示,将全面调查摸清自然保护地家底,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编制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并在总结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经验基础上,科学制定国家公园设立标准和空间布局方案。按照中央要求,2020年将结束试点工作,正式设立一批国家公园。

来源: 经济观察报


上一页:中国红树林保护和发展论坛暨“中国红树林保护及恢复战略研究项目”研讨会在京举行 下一页:这三个字,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心